http://www.paper.com.cn 2023-03-22 中国新闻周刊 |
可循环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企业推动不仅是成本问题,政策层面也不可能给某家企业“开绿灯”,势必需要行业共同推进。 个护、美妆、鲜花、休闲食品,“38大促”下,多个电商平台开启促销活动,围绕不同客群推出多品类商品。随着促销活动落下帷幕,用户在享受“剁手”快感后,紧接着便要面临快递包装“扔扔扔”的烦恼。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出量以每年8%到9%的速度增长。其中,快递垃圾的增幅不容小觑。据快递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统计,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并且大都包含塑料等环境难以降解的成分。 那么,“买买买”背后,如何妥善解决这些快递包装废弃物的问题? 一千亿件快递背后的绿色考量 “我这条命,是快递小哥给的。”网友的调侃反映了一个现状:快递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供给,另一头连着消费需求,是畅通消费网络的“毛细血管”。厘清快递包装垃圾激增的问题,还是得回到电商消费的源头。 据国家邮政总局统计,2022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391亿件,同比增长2.7%。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105.8亿件,同比增长2.1%;业务收入完成1.06万亿,同比增长2.3%。消费复苏下,预计电商和快递业务今年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巨量的待处理废弃物。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华波与团队的测算,包含商品本身包装在内,2022年快递业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接近2000万吨。 快递业的包装主要包含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瓦楞纸箱、胶带等,以及大量缓冲气泡袋、气泡膜、发泡塑料等填充物。对于网购用户们来说,“胶带缠身”“大盒套小盒”“充气膜塞满纸箱”的现象似乎司空见惯。如何通过城市固废处理系统妥善消化这些上千万吨的废弃物,是值得我们考量的关键问题。 国家邮政总局此前的数据显示,中国纸质类快递包装材料有90%能够被回收利用,而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除泡沫箱外,几乎得不到有效利用。包装材料复用,提高快递包装的再利用率,或采取无害化处理进行降解处理,是当下快递物流行业推进环保升级的主要方向。 “瓦楞纸箱、文件袋等纸类废弃物的回收比例是很高的。”段华波表示,从废弃物回收产业链条来看,正因为这类物品有回收价值,所以从保洁人员这个环节开始“就得到了正向的反馈”,很多保洁工作者都会特意将废弃纸箱等物单独放置处理。 这些纸类废弃物经过城市固废回收系统被送到造纸厂,打成纸浆,变成再生品,实现了循环利用。“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损耗,可能也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风险。”段华波说。 相对而言,塑料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路径比较狭窄。段华波指出,目前只有大中城市包括江浙一带的乡村对塑料垃圾能够实现基本面的妥善收集,大部分中西部城市和乡镇农村如果缺乏垃圾收集系统,这些塑料垃圾就有溢出到自然环境的风险。 基于这种现状,焚烧处理似乎是目前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法”。 “对经济价值低、杂质含量高难以高质量回收再生利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运至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焚烧发电,属于能源化利用,也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事实上,针对塑料制品,还有可降解塑料一种选项。然而,到底是优先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还是重点推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体系,学界和业界的争议较大。 对此,常纪文表示,生产可降低塑料要用到淀粉和其他添加剂,不仅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添加剂将来是否完全可降解仍然存疑。所以,可降解塑料不是必须选项,而回收体系的不断健全也为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继续生产和使用奠定了充分的管理基础。 “建议细化目前的垃圾分类系统,对于可降解塑料和不可降解塑料,都予以分类收集和专门处置。”常纪文强调。 当然,在完善废弃物收集处理系统这样的长效机制外,回到废弃物产生的起点,如何从输入端进行预防和控制,仍是各方关注的重点。站在循环经济的视角,“减量化”和“可循环利用”成为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关键举措。 如何给快递包装“瘦身”? 对于快递包装来说,减量化的重要举措就是治理过度包装,对快件采用适宜尺寸大小的包装,并在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 近日,商务部发布《电子商务物流绿色包装技术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电子商务物流包装减量要求:物流包装层数不宜超过2层,产品单次包装成本不宜超过产品总成本的5%,物流包装成本不宜超过物流成本的10%。 在段华波看来,物流企业是乐于实行减量化的,因为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降低成本,具有激励效应。然而,减量化终究空间有限,“包装不可能一层没有,快递业务基数大,再减的话确实也减不下去了。” “2015年起,京东物流就对胶带进行‘瘦身’,将宽度由53mm降至45mm,并规范了封箱胶带的使用禁止层层缠绕,进一步对耗材减量,每年可减少使用胶带5亿米以上。”京东物流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说,但一些特殊品类,比如液体易碎类和生鲜保温类商品,还需要使用额外的快递包装防护才能保障商品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 他表示,这些过度包装问题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鼓励商家使用原厂直发包装,从源头上实现包装减量,彻底解决过度包装问题。 此外,另一条解决途径就是推行可循环包装。长期以来,快递企业受成本和利润率影响,在可循环包装领域投入有限,自行搭建运营回收网络也涉及运营成本的提升。 “最大的问题还是成本高。”段华波坦言,可循环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企业推动不仅是成本问题,政策层面也不可能给某家企业“开绿灯”,势必需要行业共同推进,“这又回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鼓励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成为先行者。” 目前,业内多家企业已经推出可循环快递包装,包括京东物流的“青流箱”,顺丰速运的丰多宝(π-box),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绿色循环快递盒等。 以京东物流的“青流箱”为例,这种循环包装由可复用材料制成,用来替代一次性纸箱,无需胶带封包,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一次性包装垃圾。正常情况下,可以循环使用50次以上,破损后还可以回收再造。 据了解,该循环包装已累计使用2000万次以上。“循环次数越多,成本压得越低,环境效益也越大。”段华波表示。 尽管循环包装好处多多,回到日常生活,不少用户却反映很少见到这些包装。相比于庞大的用户基数,目前的循环包装覆盖面仍显不足。 段华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影响循环效率的,一是破损,二是丢失,所以在现实层面需要解决维护和逆向回收的问题。 好去不好回,仍是困扰可循环快递包装大规模应用的痛点。 段艳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投放的“青流箱”在逆向回流时会犯“选择困难症”,其在各个仓库间均衡配置存在难点,导致不同型号的“青流箱”在各个仓库间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包装空间的浪费,因此投放相对谨慎。 对此,京东物流借助唯一码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一箱一码”,实现对每个循环包装的全流程监控。相关专家透露,一系列耗材及技术投入很可能导致企业前期成本较大。 事情的关键又回到了成本,“只靠某几家企业成本太大,最好可以形成一个行业联盟,可以共享循环包装。”段华波表示。 这种规模效应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消费者和社区也是这个庞大消费网络不可缺少的一环。段艳健表示,循环包装的使用和耗材回收需要社区和居民的良好配合,希望社区加大绿色低碳理念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循环包装共享化回收。 让快递包装不再无序“流浪”,不是某个部门或某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当前,各地纷纷提振经济,推出消费券、购物节、主题消费等活动,促进消费复苏。作为“买买买”大军中的一员,每个用户都是绿色消费的重要一环。 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电商平台、物流企业设置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目标,并提出具体行动路径,积极披露减量化和循环使用数据,才能在利益相关方共同推进下实现快递包装“瘦身”。 |
下一篇:全球特种纸市场及前景预测